陈思诚监制兼编剧的电影《恶意》,在这个暑期档,可谓是出师不利。
前有《》、《狂飙飞车》以及《名侦探柯南》,票房势头强劲。
《恶意》显然打不过,上映首日便屈居其后,4天票房9000万,难以再现当年《消失的她》的盛况。
《恶意》由来牧宽与姚文逸执导,张小斐、梅婷、陈雨锶、杨恩又、黄轩、李庚希、张子贤等主演。
立意很好,现实主义题材,聚焦当下网络乱象,敢于把血淋淋的荒诞现实搬到大银幕上,有一定的批评力度与现实意义。
医院发生双人坠楼案,抗癌小天使静静与护士李悦双双坠楼,静静当场死亡,李悦还在抢救中。
现场摄像头坏了,静静的母亲尤茜是唯一的目击证人,她声称亲眼看到李悦从天台推下静静。
而李悦的动机,据尤茜说,是因为静静拍到了李悦与医生幽会的画面,李悦当小三的事情在医院传开,被领导开除,因此怀恨在心。
李悦在当天还与尤茜发生了争吵,说自己可以带着静静一起死,当时尤茜以为这只是一时的气话,没想到李悦真的害了静静。
夜话公众号的主编何攀采访尤茜,拿到了一手素材之后发布,自媒体网红带节奏,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恶意攻击李悦,李悦的母亲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干扰。
后来,一段视频被传到网络,令舆论发生逆转。这是一段医院的监控视频,静静住ICU期间氧气管意外脱落,尤茜犹豫了一会没给女儿戴上,而护士李悦及时出现,才给静静戴上,阻止了悲剧的发生。
再加上尤茜与丈夫购买高龄产妇用奶粉的视频,尤茜怀孕的事情曝光。
自此,李悦口碑反转,尤茜从一个令人同情的母亲及受害者,变成了恶毒的母亲,为了一个孩子放弃另一个孩子。
但是,尤茜真的是一个恶毒的母亲吗?
那篇高流量文章的主笔何攀都难以相信,然而文章却在她去做最后求证的时候被人擅自发布出去。
更多的真相透露出来,原来即使眼见也不一定为实,一个视频片段说明不了什么,某个断面总是错综复杂地镶嵌在某种语境中。
尤茜只不过是一个绝望的母亲,女儿小小年纪,一次又一次的手术,遭受那么多的痛苦,在某个瞬间,她的确冒出过那种想法,或许离开这个世界,对女儿是一种解脱呢。
直到尤茜抱着女儿的照片,纵身一跃,舆论才发生反转——她都跳楼了,肯定是被冤枉的。
何攀说,解决一个舆论风暴眼的最好办法,是制造一个新的热点,转移大众视线,这是网络公关最常用的手法。
于是,在何攀的有意引导下,实习生晨晨会意,断章取义、恶意剪辑,把何攀塑造成了下一个热点,一个毫无底线、利益至上、不惜吃人血馒头的主编。
最终何攀转移了针对尤茜的网暴,自己倒成了大家口中的恶女,被老板辞退割席,退出了自媒体圈。
《恶意》这部电影非常贴近现实,把焦点放在了我们当下时代常见的“网暴”话题上。
媒体追逐流量,大众盲目跟风,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,网友们只愿意相信那些有噱头的故事。
在互联网上,即使你亲眼看到的,也不一定是真相,事实是复杂的,人是立体的,某个截断面或片段,根本代表不了真相。
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人性之恶,你指端的每一次点击,都可能在推波助澜,让恶意以网速疯狂蔓延。
这部电影是一次有意义且有诚意的尝试,把网络乱象、媒体造势、人肉开盒、网暴的非理性与荒诞,搬到了银幕上,借由静静、李悦、尤茜以及何攀的故事,让我们反思: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?
有人追逐流量,有人发泄情绪,而网络热点要么成了流量的密码,要么成了大众情绪的出口。
隔着屏幕,借由网络,大众所面对的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而是被贴上一个个标签的承载了大众情绪的客体,诸如小三、毒母、恶女……
于是便能对着这些标签化客体,发泄自己的情绪,口无遮拦,肆无忌惮。
指间恶意,肆意蔓延,延伸至现实世界,对具体的人产生毁灭性的打击。
这种恶意,在电影中得以具象化地表现了出来,当何攀站在大学讲台上,大屏幕上显示:谁是恶女?
那恶意之利刃指向了她本身,瞬间台下满堂的学生,全部站在那里指责她、谩骂她,一个个手机屏幕发亮,人人义愤填膺,有重物击中了她,于是便有了电影中经典的张小斐的血泪镜头。
这就是恶意的具象化,这里用了非现实的表现手法,它并非实际发生,但非常精准地刻画了何攀此时此刻的感受。
她作为曾经的媒体推波助澜者,如今自己也遭遇了网暴,铺天盖地的恶意击中了她。
《恶意》自然也有很多不足,人物的塑造有时不免沦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功能性角色,收尾并不是多么的有力,过程当中曾经触及到的深度在结局以一种讨巧的方式消解掉了。
但不可否认,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,国产电影开始直面当下网络乱象,甚至可以说它犀利地指向了我们每一个人。
#恶意 #张小斐 #梅婷 #陈思诚 #李庚希
盈昌配资-盈昌配资官网-香港配资炒股-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